![]() | 102年優質化計畫---環境教育---生態校園--- 內高校園植物風情展 觀察記錄者:第十三屆 311沈芳如 卓櫻 指導老師:施小玲 吳維修 |
植物中名:落羽松 | 科名:杉科 (Taxodiaceae) |
學名:Taxodium distichum | |
習性:落葉大喬木,樹高可達40公尺以上,樹幹直徑可超過2~3公尺, (圖1),主幹基部會有板根隆起,幼株樹冠呈現類似聖誕樹的圓錐狀,隨著樹齡增加,當高度長到8公尺左右時,樹型會漸漸轉變為圓筒狀,樹幹也會變粗,並在基部開始長出板根。落羽松的原生地為沼澤、濕地,因此根部經常被浸泡在水中,為了求生存不讓根部缺氧窒息,所以一部份的根會呈現柱狀垂直伸出地面形成「膝根」以幫助呼吸,人工栽培的落羽松若被種在排水不良的地方也會向上長出同樣的「膝根」(圖2)。 | |
葉:葉為線形,長2公分,小葉呈羽狀排列互生,表面鮮綠色,葉背呈黃綠色(圖3)。落羽松一年四季會呈現不同的風貌,非常美觀!春天新芽為明亮的嫰綠色,夏天枝葉茂密呈現鮮綠色,秋冬落葉前會先變成橙黃色,待轉成紅楬色之後,羽狀枝葉隨風飄落,這也是落羽松名稱的由來。 | |
花:單性花,雌雄同株;雄花多數排列成下垂之圓錐花序(圖4),顏色黃綠色,著生枝稍,彎曲下垂;雌花著生於枝頂,單生或雙生,顏色綠色。秋季成形,但在春季開花,花期為4月下旬。 | |
果:為毬果,圓形或卵圓形,有短梗,向下垂,成熟後變褐色,有白粉,直徑約2.5公分;種子為不規則三角形,果色為濃紅、暗紅至紫褐色,徑2-2.5公分,果期10月。 (圖5) | |
樹皮:為長條片狀脫落,棕色。(圖6) | |
原產地: 北美濕地沼澤地。台灣於 1901 年引進,現台灣各地均有種植,為原產美洲的杉科植物中,引進台灣生長最好,也是最普遍的一種。 | |
用途:(1)木材:木材重,紋理直,結構粗,耐腐蝕,木材良好。可供造船,家具,建築用。(2)觀賞植物:庭園造景及行道樹。 |
圖1:體育館前的4棵落羽松,樹高8公尺。施小玲攝影 | 圖2:膝根(上) 圖3:沾上雨水的葉子(下)施小玲攝影 |
圖4:落羽松的雄花毬果 | 圖5(上):毬果及裡面的種子 圖6(下):樹幹 |